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2022年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:2022-02-22 信息来源: 编辑:365bet官网注册_bat365app官网入口登录_365bet平台棋牌经济和信息化局 审核:经信局 字号:[ ]

       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年,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、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,做好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特殊而重要。总体要求是: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、省委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全力以赴稳增长、稳链条、稳投资、稳企业、稳预期,促进“2236”产业集群成势见效,推动工业复元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: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.5%以上,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5%以上,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45%以上,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0%以上;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以上、净增34家;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、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以上。

        一、突出科学运行调度,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加固

        (一)抓好精准调度。突出重点地区、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、重点时段,持续深化双联双重行动,加强定点定向调度。加强预警预控,盯紧重点行业,组织骨干企业科学排产、调优结构,抓紧备货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。针对重点供应链产业链堵点卡点,做好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的研判和把控,切实解决好汽车缺芯问题。全面落实国务院、省、市出台的系列惠企政策,持续抓好企业用能、用工等要素保障。强化目标督办,实施排序通报、落后约谈等制度,层层传导压力、压实责任,确保工业全年稳运行。

        (二)抓牢首季开局。切实抓好春节后企业开工率调度,加强企业复产帮扶。鼓励华鑫冶金、星新材料、东风随专、楚胜集团、湖北正大、品源现代、泰晶科技、现代农业、允升科技等龙头企业开足马力,形成大干快上、抢前争先的春季攻势。强化项目建设,争取一季度实施工业投资项目150个以上,新开工项目60个以上,实施工业技改项目80个以上,新开工技改项目50个以上。力争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%,力争达到14%;力争完成工业投资增长51.9%以上,奋力夺取开门红

        (三)抓实重大增长点。盯紧盯牢40个过亿元重大增长点,实施跟踪服务、强化分级督办,推动产能有序释放。完善分级协调督办机制,定期梳理投产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并积极协调解决。强化增长点动态监测调度和一对一包保联系服务,坚持定期通报各地工业增长点投产进度,努力扩大工业增长面。

        二、紧盯“2236”产业集群,推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

        (四)深入推进制造业稳链强链。主动对接全省“51020”现代产业集群建设,抢抓《湖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》出台机遇,推动我市制造业发展与规划有效衔接。持续深化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,进一步做细做实七个一(一条产业链、一位市领导、一个牵头部门、一支专家团队、一个工作方案、一套支持政策、一个工作专班)工作机制,着力破解工业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的卡点堵点。紧盯专汽及零部件等重点产业链的短板弱项,以京津冀、长三角为重点,实施以强龙头、补链条、优配套、抢前沿为目标的精准招商。坚持招大引强,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,努力促成东风汽车、中国中车、新兴际华、湖北粮油集团等央企国企进一步加大对随州投资。狠抓产业链技术攻关,积极引导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链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协作创新

        (五)大力发展“2236”产业集群。制定出台我市“2236”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,健全工作机制,组建工作专班,由市领导亲自挂帅,相关部门牵头推进,合力推进“2236”产业集群向集聚化、高端化、融合化方向发展。充分发挥随州现有产业优势,培育壮大龙头企业,完善集群产业链条,强化园区承载能力。支持专汽产业抢占新能源、应急救援、智能网联三大风口,实现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、共享化、轻量化、融合化,力争产值达到600亿元。加强项目建设,引导和促进集群内上下游配套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,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质效稳步提升、集聚效应逐步显现、产业链长不断延长。

        (六)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。强化项目调度,科学编制市级重点建设项目、市级领导包保项目、拟推进10亿元以上项目清单,做实投资基本盘。建立“2236”产业项目库,推动各县市区分别对投资过10亿元、5亿元、l亿元的重点项目,实行谋划库、储备库、建设库、达产库四库管理,做实制造业项目分级储备。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、服务保障围绕项目转,建立“2236”重点项目服务常态化对接机制。落实零增地’’技改、进区入园等政策,做好工业标准地达产复核。

        (七)持续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。分层分级推进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,力争成功培育湖北省移动应急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。抓实科技副总、产学研合作,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。

        三、加大支持帮扶力度,大力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

        (八)完善优质企业培育机制。完善专精特新小巨人、制造业单项冠军、产业链领航企业培育方案和激励机制,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,促进各类企业由小变大、由弱变强、提质增效。

        (九)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。按照常态化申报机制要求,加大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力度。完善孵化培育机制,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动态库,加强入库培育、政策解读、申报审核、运行监测、跟踪服务,支持小巨人融入大企业供应链、创新链,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。重点支持重汽华威、华龙车灯、大洋塑胶等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,支持许继三铃、楚胜集团、三环铸造等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,力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、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以上。

        (十)加强单项冠军企业培育。围绕“2236”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,整合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项目库,重点筛选培育掌握关键核心技术、在终端产品或中间产品拥有较高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的企业。在技改补助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方面向单项冠军企业倾斜,主动对上争取支持单项冠军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。支持齐星集团、泰晶科技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,力争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左右。

        (十一)培育产业链领航企业。抓好省级产业链领航企业培育工作,重点培育具有生态主导能力、综合实力较强,具有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的企业,一对一开展包保服务,支持1-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。

        (十二)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。加大中小企业成长培育力度,指导各县市区抓紧抓实返规上’’小进规工作,强化一企一策包保帮扶,统筹调度要素资源,高位推动纾难解困,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,推动规上企业数量更多、规模更大、实力更强。

        (十三)深化降本减负和纾困解难。持续推动新一轮减税降费、加大中小企业纾困帮扶等系列惠企政策落实。抓好《中小企业促进法》湖北实施办法贯彻落实,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。突出抓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服务,积极推广政采贷专汽担保贷等模式,拓展融资渠道。着力防范和化解账款拖欠,防止出现新增账款。完善市领导重点企业五个一包保服务制度,做好跟踪服务,当好有呼必应、无事不扰的店小二

        四、转换制造业发展动能,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

        (十四)狠抓传统产业技改。细化落实省技改13,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。落实《随州支持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意见》,激励企业实施机器换人、设备换芯、生产换线。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,加快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,支持企业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。坚持每季度分区域召开工业技改现场会,促成华鑫冶金、毅兴智能、程力专汽、金龙新材料、利康药业、康美电子、凯力专汽、现代农业、允升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改。力争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80个以上,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0%以上。

        (十五)大力培育新兴产业。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,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、新材料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节能环保、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。支持毅兴智能、天一智能做大做强,发展壮大高端装备产业。支持星新材料推进可降解生物材料项目建设,谋划石墨烯产业发展。支持金龙新材料扩大TPU新材料产能。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,紧盯我市现有汽车产能,推动布局调整、技术改造、优化升级等转型发展,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;瞄准造车新势力,聚焦新能源整车、汽车芯片、氢燃料电池、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狠抓产业链招商,培育先进制造和新兴产业增长点。

        (十六)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。大力推广定制化、供应链管理、共享制造等服务型制造模式,全力打造国家级和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、平台、项目,开展服务型制造对接活动。支持三峰透平、裕国菇业、大洋塑胶、金龙新材料等优势制造企业提高技术咨询、解决方案、系统建设与维护、设计、检验检测等服务业收入占比。加快发展工业设计,力争创建2家以上省级工业设计中心,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第六届楚天杯工业设计大赛。

        五、着力推动数字化赋能,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

        (十七)加快推进数字基建布局。持续推进5G等新型网络基础建设,力争全年新建5G宏基站300个。加快建设大数据产业园,推进数字产业化,产业数字化。加大企业信息化、智能化投入,培育企业信息化人才,建设企业信息系统。

        (十八)推进智能制造融合发展。积极推广上云、赋智、用链等新技术应用,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做大做强,大力培育跨行业、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。加快推进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5G等先进技术与汽车、风机、医药等制造业深度融合。持续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示范,力争新增5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。推动企业深度上云,遴选上云标杆企业,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。抢搭国家强军快车,推进军民融合和信息动员工作,致力培育更多军品资质企业、军民融合企业,抓好程力集团、金龙新材料2个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。

        (十九)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生态。落实《湖北省5G+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》、数字经济13等政策措施,完善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。积极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(DCMM)国家标准宣贯,支持企业开展DCMM贯标评估。着力建设工业公共云服务平台,强化与全国、全省相关信息平台的合作,在更高层次实现数字共享。

        六、推动产业绿色转型,助力双碳目标按期完成

        (二十)打造绿色制造体系。推行绿色设计,开发绿色产品,创建绿色工厂,打造绿色供应链,完善绿色制造体系,重点支持三峰透平、毅兴智能等企业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。实施一批绿色低碳技术改造项目,培育节能环保、资源循环利用等产品,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。

        (二十一)推进工业节能减排。开展钢铁、水泥等重点行业能耗指标达标情况检查,引导企业广泛应用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装备,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。在专汽行业推广集中电泳涂装点建设,有效减少VOCs排放,重点支持程力专汽加快电泳涂装项目建设。在电子、医药、化工、食品等行业推广污水处理站建设,有效减少污水排放。聚焦重点行业,实施废水循环利用提升行动,有序推进省级、市级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。

        (二十二)推进资源循环利用。规范资源再生利用行业准入管理,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循环利用,发展循环经济。做大做强中润循环、闽昌循环、新煌循环、金环实业、众益陶瓷等资源循环利用企业,进一步提高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。鼓励炜烨再生资源、新煌循环资源、盛星机械做大废钢铁、废铜废铝综合利用规模。

        七、加强能力作风建设,打造过硬经信干部队伍

        (二十三)加强党的政治建设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,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,深化政治机关建设,引导党员干部更加坚决拥护两个确立、做到两个维护。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,及时全面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,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,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,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抓好平安建设责任落实。

        (二十四)加强基层党建工作。严格落实党建工作制度,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。严格落实三会一课、组织生活会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,规范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,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,着力增强基层组织保障措施,着力推动党建品牌提档升级。

        (二十五)提升经信工作效能。通过集中学习、专题研讨等形式,加强对经信系统干部队伍的培训培育,涵养专业精神,加强专业实践,提升解决具体问题、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。在选人用人中坚持干事创业导向,大力培养选拔专业人才、年轻干部,推进交流轮岗,增强机关活力。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,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,抓好清廉机关建设,营造好正实优、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。抓好对口援疆工作。加强机关政务运行、财务管理、行政后勤、离退休干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管理,做好改革、综治、信访、维稳、保密、档案、文明创建、普法、国家安全、民族宗教、统一战线、双拥、乡村振兴等工作,提升经信机关治理效能,增强干部职工获得感和满意度。


      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        点击进入首页